就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揭牌
瀏覽:次 2022-07-13 01:29:50
隨著我國環保產業和環境科技的發展,我國環境監測儀器不管是技術水平、儀器種類還是市場范圍,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
不久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了2017年《中國綠色貿易發展報告》,報告中顯示中國已經是大的環境產品出口國。近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環境產品出口競爭力在不斷提升,整體水平在不斷延續優化,同時出口市場散布也正在從發達國家快速擴大到發展中國家,從單純的產品出口向市場綜合開發轉變,極大地拓展了開發第3方市場的能力和機會。
但是,報告同時也指出我國也是環境產品的第2大進口國,在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和裝備國產化逐漸提高的同時,仍存在著技術創新能力較弱、自動化程度較低、復雜的核心技術嚴重依賴進口等問題。監測和檢測大氣、水、土壤和食品、服裝、玩具、電子產品等制成品中的有害物資含量的儀器裝備基本依賴進口。
為了提高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自主創新能力和延續發展能力,近日,安徽省首批10家省技術創新中心之1的環境監測技術與設備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揭牌。據悉,該中心將瞄準突破環境監測共性關鍵技術,解決產業發展技術瓶頸這1重要目標,通過3年建設,構建環境監測裝備實驗檢測平臺,構成標準化檢驗和測試方法體系;建立環境監測裝備工程化開發和示范利用平臺,大幅提升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可延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并帶動環保企業升級,增進產業結構調劑,構成具有行業水平、結構公道的創新團隊,構建長效的產學研合作機通常都制定出統1的標準實驗方法制,成為國家環境監測高技術創新源頭,實現國家環境監測儀器產業逾越式發展。
2017年12月24日,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啟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行,該實驗室是中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的工程實驗室。實驗室成立后,將圍繞中國大氣環境監測和環保產業升級發展需求,以提高國產儀器裝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增強中國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展開地基、車載、機載和星載等多平臺大氣環境監測設備研發,突破大氣細顆粒物、氣態污染物、揮發性有機物、重金屬等污染物監測的核心技術,構成共性技術研發、實驗檢測和工程化產業化開發能力。
不論是環境監測技術與設備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還是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市場人士正密切關注乙烯走勢室都是加速我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
通過環境監測技術與設備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建設實現優勢資源整合,構建先進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研發平臺,提高環境科技自主為增強民機材料上中下游企業的調和銜接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提供自主創新平臺創新能力和延續發展能力,通過產學研結合,為我國高新環保企業提供技術轉移平臺,提升我國新型環保企業的競爭力和技術水平,帶動環保企業升級,增進產業結構調劑。
編輯點評
據了解,中科院合肥物資科學研究院在環境監測技術領域,具有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工業廠房可靠性鑒定標準GBJ 144⑼0術與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環境光學監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環境光學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水平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