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2017年儀器儀表行業運行態勢:4622家企業 營收增10.71
瀏覽:次 2022-07-16 02:57:59
2017年,儀器儀表大行業 20 個小行業范圍以上企業 4622 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10323 億元,同比增長 10.71,高于 2016 年同期0.61 個百分點,連續兩年同比兩位數增長,企穩回升。
近日,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發布了2017年儀器儀表行業運行態勢分析,其中整體態勢穩中向好姿態明顯;行業發展初現馬太效應,工業自動化拉動明顯,供利用儀表市場需求周期性波動,增長的不肯定因素加大,科學儀器分行業表現各異,國產化進程任重道遠,以傳感器為核心的系統集成需求增長迅猛;穩中之憂仍然存在。
1、 穩中向好姿態明顯
1、經濟運行企穩回升
2017 年,儀器儀表大行業 20 個小行業范圍以上企業 4622 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10323 億元,同比增長 10.71,高于 2016 年同期0.61 個百分點,連續兩年同比兩位數增長,企穩回升。實驗儀器、光學儀器、醫療儀器裝備、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等分行業營收同比增幅較高;工業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分行業同比增速超過大行業 0.91 個百分點,到達 11.62,比上年增速高1.91 個百分點,連續兩年增速低于大行業以后,首次超過大行業,對大行業的拉動作用明顯。
實現利潤總額 986 億元,同比增長 15.69,高于營收 4.98 個百分點,高于 2016 年同期 3.19 個百分點,全行業 20 個分行業中僅 2個分行業利潤負增長,7成份行業為兩位數增幅。
2、增加值增速延續增長
據統計,2017 年每個月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增加值增速始終保持在10以上,全年為 12.5,分別高于上年同期和機械工業3.1 和1.8個百分點。
3、投資增速超過預期
2017 年儀器儀表行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1879 億元,同比增長 11.33,較 2016 年同期提高 6.93 個百分點,高于制造業增幅 8.77個百分點,在機械工業102個子行業中居前列。
4、對外貿易明顯回升
2017 年儀器儀表大行業對外貿易增速明顯回升,全年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 732.7 億美元,同比增長 9.5。其中進口 454.6 億美元,同比增長 9.70,比 2016 年高 9.67 個百分點;出口278.1 億美元,同比增長9.19,1舉改變了上年降落態勢;貿易逆差繼續上升,到達 176.5 億美元,較 2016 年增加了 16.8 億美元。
傳統優勢出口商品中,電度表出口數量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分別到達4085萬只和8.36 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到達29.91和35.01,單只價值明顯上升;其中智能電表貢獻大,所占份額到達 93.6,同比增長 39.3。
萬用表出口 2325 萬只,金額到達 1.61 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67和2.48;光學元件出口范圍增長,單件價值量在降落,出口金額為 17.59 億美元,同比增長 8.49;物鏡出口金額經過量年研究取得了10幾項國家專利為12.30億美元,同比增長 25.33,單件價值量上升;望遠鏡出口金額為3.05億美元,同比降落 1.75。
在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中,顯微鏡、壓力丈量儀表、測距儀、水平儀等商品出口金額大,增長快;其中壓力丈量儀表出口金額到達 5.71億美元,同比增長 17.47,顯微鏡出口金額為 2.72 億美元,同比增長 8.23。
2、行業運行特點
1、行業發展的馬太效應初現
行業之間、同行企業間的態勢開始逐漸出現分化,市場和技術等資源向行業優勢企業集中,同類產品、同等范圍的生產企業市場份額差距逐漸拉開,強者恒強的格局開始顯現。特別是上市企業,利用融資和品牌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對增進產業整合,提高行業產業集中度有1定的積極意義。聚光科技、先河環保、雪迪龍、金卡智能、科陸電子、海興電力、匯川技術、新時達、埃斯頓、漢威電子、高德紅外、合眾思壯、中海達等企業最近幾年來通過并購、發揮本身技術優勢和市場優旨在為較輕重量和較低風險的醫療器械提供更經濟有效的包裝選擇勢、產業拓展等迅速擴大范圍,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 10 億元,有的到達近 50 億元范圍。
2、工業自動化拉動明顯
工業自動化儀表及系統分行業營收增幅和利潤總額增幅均高于行業整體水平,由于其在行業中占比較大,對行業營收和利潤的拉動作用顯著。2017 年的主要市場還是在流程工業,整體需求呈回升勢頭,特別是石化、核電、天然氣等領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優化存量、改造升級,為儀器儀表行業提供了新的機遇,需求增長明顯,而冶金、電力、建材等需求不旺,軌道交通需求有放緩的勢頭。智能制造的主要進展也還是在流程工業,2017 年和利時科技團體、浙江中控技術、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南京菲尼克斯等行業企業入圍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行業企業相繼完成了設備制造企業智能制造工廠解決方案、虛擬仿真、示范線 MES、立體倉庫、餐飲企業配餐智能化等項目,離散工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能力逐漸構成;以和利時、中控技術為代表的流程工業自動化企業向離散工業拓展獲得進展和匯川技術、新時達、埃斯頓等企業的突起將為我國離散自動化的加速發展構成示范。
3、供利用儀表市場需求周期性波動,增長的不肯定因素加大
供利用儀表分行業的電能表產業主要受制于國內市場需求周期性波動和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經營數據下行;雖然海外市場有可喜進展,出口增幅到達 35以上,但總的來看出口占比較小,出口對電能表行業的數據拉動作用尚不明顯,導致電能表行業的營收和利潤數據都大大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但在水、氣、熱等方面,行業企業致力于打造智慧公用事業整體解決方案,云、管、端業務協同發展,全面推行物聯網智能燃氣表、物聯網智能水表等新1代產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煤改氣 工程的有序推動,對民用智能燃氣表銷售有較大的增進作用;而隨著大型水務公司對水務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升級的需求,智能水表進1步得到了大型水務團體的認可和加速利用,電磁水表、超聲水表、智慧農業節水、智慧水務、互聯網+機械表改造項目市場拓展成效顯著。以金卡智能、新天科技為代表的水、氣龍頭企業營收和利潤增幅均到達 40以上。
4、科學儀器分行業表現各異,國產化進程任重道遠
科學儀器種別中,實驗機、電子丈量儀器、光學儀器等分行業的數據表現比較突出。實驗機行業數據主要受環境實驗裝備和振動、實驗臺架的拉動,而力學實驗裝備市場競爭異常劇烈,在行業裝備大型化和專機定制化的情況下,對企業工程化管理能力的要求凸顯。電子丈量儀器和光學儀器主要受益于智能制造、IT 產業、基礎科研和兵工需求的增長。地質儀器、核儀器等雖然指標較好,但整體范圍偏小,對行業影響力不大。1直發展安穩的實驗分析儀器行業,2017年的營收和利潤增幅均低于行業水平,而在華外資企業均運營良好,實驗分析儀器的進出口逆差又1直高居不下,雖然有行業企業通過典型用戶檢驗檢疫系統的比對驗證獲得1些成效,和兵工行業推動國產化儀器利用等工作,但國產產品市場地位弱勢、被擠壓在低端市場同質化競爭的狀態難以迅速改變,積蓄氣力、厚積薄發,真正實現由點到面的突破仍需光陰。
2017 年科學儀器種別中值得1提的是環境監測專用儀器: 隨著國家對水、氣、土污染整治不斷加碼,環保系統對監測端需求不斷釋放。以環境治理中的大氣為例:2017 年為京津冀大氣治理考核年,專項督查北京周邊 18 城市空氣質量,并將6省市 28 個城市列為大氣污染防治范圍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加上排污許可證推動,水泥、鋼鐵、石化行業排污許可證發布稿已公布,其他 12 個行業預計短時間內也將陸續下發。行業增速提升明顯,超低排放從電力行業到鋼鐵行業、石化、水泥行業等逐漸擴大的趨勢不可逆轉,對監測儀器的剛性需求10分突出;另外VOCS 減排要求明確、網格化監測系統需求增長、小型空氣質量連續監測系統產品放量等。水、土、危廢固廢污染整治也對監測儀器需求的內生性增長動力10足,具有較大市場空間。因此,雖然環境監測專用儀器營收數據相對平緩,但以先河環保、雪迪龍、聚光科技為代表的行業龍頭企業,仍處于增幅大于 20的高速發展階段。
5、以傳感器為核心的系統集成需求增長迅猛
傳感器板塊在流程工業相干產品更多的還是以終端產品或系統情勢出現,相應的突出問題是傳感器芯片關鍵、核心技術1直未能自己掌握。而在流程工業以外,受益于離散工業智能制造、安全、環保、健康和全社會智慧化的強勁需求,傳感器市場和系統集成需求增速顯著。在離散工業智能制造方面,國內稱重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壓電傳感器、接近傳感器接近或到達國際水平,寧波柯力和上海蘭寶的營收和利潤增幅都在 20以上;和環境監測相干的氣體監測需求延續上升,相干
傳感器產品獲得了突出的增長請檢查計算機是不是安裝有打印機,向下延伸的甲醛、VOCs、粉塵等監測類傳感器產品增長勢頭強勁。以傳感器技術為核心, 傳感器+監測終端+數據收集+空間信息技術+云利用 物聯網解決方案,較好地掌控了傳感器、智慧城市、智慧環保等行業利用領域的市場機遇,通過買通數據通道,實現了為客戶提供數據增值服務,提高了用戶數據集中管理效力及智慧化水平,獲得了較好的市場示范效果。
3、穩中之憂仍然存在
1、發展不平衡比較突出
行業發展中大與強的不平衡、產量與質量的不平衡、質量與價格的不平衡現象仍然嚴重,從而構成產業雖大,不足,低端多余,供需矛盾突出仍然存在;品種數量雖多,但質量和可靠性不高,知名品牌少,缺少信任度仍然存在;長時期低價競爭的市場環境,優良不能優價仍然嚴重阻礙企業發展。
2、經營本錢居高不下
2017 年儀器儀表大行業主營業務本錢同比增長 9.67,雖然增幅低于主營業務收檢查機身固定入,也比 2016 年同期下降了 1.34 個百分點,但其在主營收入中的占比依然高達 79.37。
行業主營業務本錢居高不下,加上低價惡性競爭,企業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比較嚴重,有部份企業乃至出現了營收增長或基本持平,利潤降落 80 90的狀態。主要因素是人力本錢、原材料、芯片及元器件等相干費用價格的大幅上升。相干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幾年來國內人力本錢的年均增長率達 13.0;原材料本錢方面,從去年 10 月到 2018年,鋼材、塑料、銅等原材料價格平均漲幅達 30以上;環保本錢方面,環保部從嚴整治環保問題,分級分類管理,很多協作配套企業面臨關停,特別是鑄鋼、電鍍、噴涂方面直至延伸到鈑金和機箱機柜的配套件,價格提升、物流距離拉長、交貨不及時時有產生等,行業企業的相干本錢延續上升。在行業企業面對供應商和用戶相對弱勢,議價能力不高的情況下,進1步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10分困難。另外隨著引入 EPC、PPP 等模式,承攬和運營的項目范圍愈來愈大,需要大量融資,同時項目總量中儀表占比不大,毛利率較低,應收賬款大幅上升,對經營風險的管控要求愈來愈高。
根據中機聯對部份重點企業就稅負本錢、行政性收費、融資本錢、能源本錢和人工本錢問題展開問卷調查顯示,政府減稅降費已初見成效,近 30的被調查企業感遭到了行政性收費降落;但人工貴、融資貴、用能貴仍然是企業生產經營進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被調查企業中,76的企業反應人工本錢上升、60的企業反應融資本錢上升、44的企業反應用能本錢上升。另外物流本錢上漲、原材料價格快速增長也是機械企業近期本錢上升的因素。
3、創新能力仍然薄弱
全行業范圍以上企業 4622 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10323 億元,平均每一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 2.23 億元,如果依照范圍以上 500 萬元計算,每一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更低,不到 1 億元。100 億元以上的企業團體目前唯一 2 個,10 億元以上的企業團體約 100 個,整體集中度太低。企業范圍小,真正用于創新投入的資金沒法得到保障;再加上低價競爭、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外資企業對儀器儀表人材的吸引,行業企業創新能力始終沒法快速提高。這類狀態給行業的延續健康發展構成了阻礙。
4、產品可靠性和綜合性價比問題愈顯突出
可靠性問題、性價比問題對設備制造業是共性問題,也是陳詞濫調的老大難問題。由于行業國內企業產品與技術多數以跟蹤模仿為主,大都缺少對基礎工藝和核心技術的研究,造成大部份產品的先天不足,雖然很多企業不惜重金引進了先進制造裝備,加強了基礎管理工作,但全部生產鏈的精益化、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大部份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綜合性價比與國外產品仍然有明顯差距。
[